咨询热线:13313028229
售后:0312-6791400
售后:0312-6791126
网址:www.aoyou56.com
地址:保定朝阳大街国贸大厦8楼808室
从6月底到7月初,“僵尸肉”一直处在舆论风暴的中心。就在人人对“僵尸肉”喊打之时,昨天舆情突然来了个180°惊天大逆转。《“僵尸肉”或是假新闻?》的报道一出,把“僵尸肉”的争议推向新的高潮。“僵尸肉”到底是否存在,之前言之凿凿的“海关查获”难道都是乌龙?
近期,“僵尸肉”的报道和讨论,一直在网络刷屏。通过百度搜索“僵尸肉”,共得到87.5万条搜索结果,新浪微博“僵尸肉”搜索结果达141万条,微信朋友圈被“僵尸牛肉、凤爪”刷屏,更有网友立下“今生不再食凤爪”的誓言!
那么,“僵尸肉”的舆论风暴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兴起的呢?
“从6月1号开始,海关总署开展了一项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 6月2日,新华网(长沙)以《长沙海关查获涉嫌走私冻牛肉20余吨》为题进行报道。6月3日,新华网从总体上报道了全国各海关的“战果”。
这些内容看起来像是海关总署每年的例行工作,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转折点在6月23日。
新华网发布题为《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报道,“僵尸肉”这一具有强大传播力的专有名词首次出现。
之后有媒体报道,某男子买鸡怀疑遇到“僵尸肉”,老板为证清白自己喝下鸡汤。
然而,媒体对“僵尸肉”的挞伐仍然没有停止。
7月2日,新华网《揭开冻品走私利益链:竟有冻品封存于1967年》的报道,坐实僵尸肉的“最老出生年月”为1967年。报道中提到,“此前,南宁市警方在查获一批走私冻品时,发现其中一些鸡爪包装袋上印制的包装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时间最长的包装日期显示封存于1967年。”
关于肉的来源,上述报道指出,“早年还有二战时期一些国家为战争储备的冻品走私入境,近年来国际商检日趋严格,这种情况已明显减少,也不排除有少量年份较长的冻品走私入境。”
然而昨晚,当读者仍在恐慌、各大媒体准备“乘胜追击”之时,一篇题为《剧情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的文章,有如一大盆冷水,瞬间将所有人泼懵了!
该报道记者称,其亲自致电湖南、广西相关职能部门,对方反对“查获‘僵尸肉’”一事予以否认。
报道还特别对“南宁警方发现封存于1967年的肉”一事予以辟谣。该记者发现,早在2013年,网上已有相关报道,内容是:
“今年5月(指2013年),南宁市警方曾在一窝点缴获20多吨假冒伪劣凤爪成品及鸡爪、牛百叶、牛黄喉等走私原材料。而在这一窝点的冷藏库里,民警发现其中一些原材料(鸡爪)包装袋上印制的包装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资历”最老的鸡爪,包装日期显示封存于1967年。”
辟谣记者认为,上文中并没有具体警方人士接受采访,更没提这些肉是战时储备肉。然而,这就是所谓“僵尸肉”能追溯到的最早源头。
看到这篇辟谣文章,不少读者心中舒坦不少。然而,也有网友对该辟谣稿提出质疑,认为文章漏洞多多。冷静的网友评论道:“用以反驳僵尸肉存在的证据,只是各个部门宣传负责人的一致否认,却无其他人证或者物证。最好的辟谣方法,是找更多证据,而不是某几个人的不承认。”
舆情反转的新闻不少,下面这些就是↓↓
1. 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
2014年年底,“医生手术室自拍”迅速引起热议,不少网友指责涉事医生“把他人生命当玩笑,以后还怎么相信你们能严谨对待病人”。当晚,西安市卫生局迅速公布了处理结果:事发西安凤城医院,分管副院长等3人被免职。不过,涉事医生郑晓菊随后发声:当天没吃没喝做了7个小时的手术,终于为患者保住了左腿,心情很激动,也为告别这个手术室(手术室即将搬迁),所以拍照留念。闻此,不少网友开始为医生喊冤。在新浪“你怎么看待医生手术完成后自拍行为”调查中,60%的网友选择了“可以理解”。
2.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
5月3日,网上疯传着一段视频:一名成都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女司机卢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被打的原因“可能转弯的时候有点挡住后面车子的路”。舆论愤怒了,网友对男司机的批评压倒一片,“丧心病狂”、“变态”、“素质低”等差评黑压压一片。3日晚间,张某的行车记录仪曝光,4日舆论迅速发酵,剧情的延伸让舆论开始向男司机倾斜。行车记录仪视频公开后,网友们的声音逆转。紧接着,男司机在警局的认错视频曝光了,不论是不是真心悔过,男司机的态度和言辞让人无可挑剔。
此时,舆论对女司机尚有支持。然而,女司机接受了媒体采访,不承认自己有错误,还拉出了父亲来分担责任。至此,女司机已经失尽舆论。
这些原因导致舆论风向逆转
1.信息被模糊化处理
在某些事件中,新闻媒体对事实的模糊化处理,让公众一开始就进入主观臆测的情境,产生先入为主的假设,旗帜鲜明地站在一方那边;而一旦新闻的事实逐渐清晰,往往与之前的假设大相径庭,这时候舆论就会产生完全的颠覆,公众重新“站队”,舆情实现反转。
例子:在西安一医院医护人员自拍事件中,图片只反映了“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自拍”的表面真实,而媒体的报道却对“手术是否结束”、“医护人员所处情境”、“病人意愿”等信息没有涉及,使得舆论主观认定医护人员玩忽职守、丧失医德。类似的例子还有2013年曾掀起波澜的外国小伙与中国大妈“谁撞了谁”事件。在此类报道中,模糊化处理的新闻报道尽管未对事件定性,却足以让舆论偏离方向。
2.“标题党”表立场
在某些新闻中,能够刺激读者感官、吸引注意力的内容被提取出来作为标题,进行局部放大断章取义,或是在报道的文字中以“细致的描写”来实现“表达立场”的目的。
例子:2014年8月发生的湘潭妇幼保健院产妇死亡事件,最初见于网络的就是以“产妇死在手术台,医生护士全失踪!”作为标题,文中不乏“妻子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满口鲜血,眼睛里还含着泪水,可却再也没有了呼吸”等“重量级”描述。而在卫生部门和医学专家发声之后,舆论又转向“同情医院,痛恨家属”,并伴随对媒体不负责任报道的批判。在这一事件中,病人、医院、病人家属都成了媒体的消费对象,而媒体也在一系列的报道后颜面尽失,公信力大受影响。
3.事件主体多元化
在信息渠道多元的新媒体时代,媒体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源,而当这些信源各执一词时,事件往往会变得更扑朔迷离。
例子:2014年8月,湖南皇仓中学高中新生军训时与教官发生严重冲突,在最初的报道中,“教官‘调戏’女学生”成为公众对此事的主要认知。观察此时的新闻,不难发现信源主要为该校的学生、教师、行政工作人员,舆论中弥漫着对教官的不满。而在两天后,湖南龙山县委宣传部通报“女生‘调戏’教官 班主任怂恿闹事”,一时又引起舆论的变化。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反而理不清其中的头绪。因为参与“舆情反转”的主体多元化(包括不同媒体和不同当事人),信息的传播就有了非同一性,各种噪音不断介入,这也使此类事件的报道难度剧增。
4. 非专业记者报道专业领域事件
尽管新闻工作要求记者是“全才”,但在现实中记者不可能做到行行皆通。很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过多依赖搜索,为了赶时效并未采访相关领域的信源。这样依靠只言片语写成的报道无疑存在很大的反转可能。在一些涉医、涉法报道中,由于专业知识匮乏,记者往往受民间舆论的影响而“站错队”。
例子:如湘潭妇幼保健院产妇死亡事件报道就可以看出记者医学知识的欠缺。未详细深入地了解真相,就急于下“诊断”,也是记者缺乏新闻常识、漠视新闻伦理的表现。
5. 记者过多地代入同情心
网络为民间舆论提供了扩散的阵地,对于某些事件,往往是记者还未报道,其信息在网上已是满天飞,并形成了初步的舆论场。这或多或少影响了记者对于事实的判断,对于表面上暂时“弱势”的一方,往往带着同情心而不是“同理心”进行报道。
例子:西安医务人员自拍事件中,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是弱势一方,医生撇开病人在一旁“自娱自乐”显然触动了受众敏感的神经。社会上存在的紧张医患关系、当事人身份的特殊性,让舆论站在表面上看起来弱势的一方,从而对医护人员大加抨击。
不管如何,都期待真相能早日公布!